2025年6月9日,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的卫星监控画面中,两艘中国航母的航迹在南鸟岛西南300公里处交汇——辽宁舰的舰载战斗机刚完成第80架次起降,山东舰的歼-15T编队已升空执行对海突击任务。与此同时,冲绳嘉手纳基地的F-2战机群正紧急加挂ASM-3A超音速反舰导弹,雷达屏幕上跳动的红色光点,将这场未公开的“技术暗战”推向高潮。
一、钢铁编队的“技术心脏”:从单机起降到体系绞杀
辽宁舰编队的“顶配阵容”堪称移动的海上作战中枢:两艘055型万吨驱逐舰(南昌舰、无锡舰)搭载的双波段雷达,可在400公里外锁定F-2战机这类非隐身目标;052D型驱逐舰的“中华神盾”系统,能同时追踪200个空中目标并引导红旗-9B导弹实施拦截;901型综合补给舰呼伦湖舰的横向补给画面,更暴露了中国海军的远洋野心——在浪高3米、航速18节的恶劣海况下,40米间距的精准并行,让编队具备持续数周的跨洋作战能力。
“歼-15T每昼夜出击率达60架次,山东舰更突破90架次。”海军航空兵某部邓伟的回忆揭示了技术突破的实质:通过优化甲板调度流程,将舰载机出动间隔压缩至90秒;采用新型助降系统,使夜间着舰成功率提升至98%;电子战系统的升级,让编队在遭遇EA-18G“咆哮者”电子攻击时,仍能保持85%的通信畅通率。这些数据背后,是中国海军从“能起降”到“能实战”的跨越。
二、对手的焦虑:F-2战机的“技术短板”与日本自卫队的困局
日本空自的针对性演习,暴露了其技术代差:F-2战机挂载的ASM-1/2亚音速反舰导弹,射程仅150公里,在接近航母编队时,早已被055舰的鹰击-21高超音速导弹(射程1000公里)锁定;即便使用ASM-3A超音速导弹(射程400公里),其X波段雷达也难以穿透055舰的L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探测网。更致命的是,F-2的隐身性能缺陷,使其在歼-35舰载机的PL-15中距空空导弹面前,生存概率不足30%。
“我们起飞时,无人机的位置一直在导弹容许发射范围内。”邓伟的描述印证了技术优势:辽宁舰编队首次实现“战斗机查证高空无人机”的实战化操作,通过数据链将预警机、驱逐舰、舰载机的传感器信息融合,构建起覆盖500公里的立体防御圈。相比之下,日本海自的跟踪行动在编队南下至菲律宾海后便陷入困境——脱离本土基地支援后,其补给舰的续航能力仅能支持编队活动72小时,而中国海军的“航母+补给舰+驱护舰”组合,可连续作战21天以上。
三、深蓝博弈:从“技术验证”到“战略威慑”的质变
此次双航母编队的实战化训练,标志着中国海军作战模式的质变:
战术层面:通过“联合包打”与“互为犄角”的战术,两艘航母的舰载机出动数量翻倍,对海突击效率提升40%;
战役层面:编队首次抵近第二岛链,在关岛以西500公里处实施实弹射击,直接挑战美军“岛链防御体系”的薄弱环节;
战略层面:山东舰编队在宫古岛东南550公里的演练,对驻日美军形成“东西夹击”之势,迫使“尼米兹”号航母紧急后撤至菲律宾吕宋岛以西。
日本防卫省承认,这是中国航母首次“突破至第二岛链周边”,而英国路透社的评论更直指核心:“中国海军的远洋活动能力正在重塑印太地缘格局。”当辽宁舰编队在塔斯曼海出现时,澳大利亚国防部的紧急会议记录显示,其“反介入/区域拒止”体系的漏洞比预期多出60%。
悬念收尾:当第三艘航母入列,西太平洋的“技术天平”将如何倾斜?
2025年8月,辽宁舰与山东舰的归港,并非终点。卫星图像显示,江南造船厂的干船坞内,004型核动力航母的分段模块已初现雏形。据推测,该舰将搭载电磁弹射系统、第五代舰载机及高超音速导弹,其作战半径可覆盖整个西太平洋。当三艘航母形成“双常规+一核动”的组合时,日本F-2战机的ASM-3A导弹、美国“标准-6”防空导弹,还能守住最后的“技术防线”吗?
关联话题:#中国海军双航母编队实战能力有多强##日本F2战机能否突破中国航母防御圈##004型核航母将如何改变印太战略格局#
淘配网-如何杠杆炒股-股票在线配资-全国前10正规配资公司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